近日,中歐科學家論壇暨第三屆臨床醫學與智能器械國際會議(CMID2024)在德國法蘭克福的SAALBAU Titus Forum國際會議中心成功舉辦。本次會議由海外華人科創聯盟、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主辦,中歐科學家論壇、湖州師范學院、中法健康醫學學會等聯合承辦,吸引了超過200位人工智能、中德機器人、生物醫學、營造設計、低碳新能源等多學科領域的科學家和學術人才參加,線上直播匯聚了5萬余名觀眾。會議由我校王澤峰教授和中法健康醫學學會主席李昌庭博士共同主持。
會議圍繞臨床診療、轉化醫學和個性化醫療等領域的創新進行了深入探討,來自全球的權威專家和學術領袖展示了近年來醫學科技在多學科交叉領域的突破。會議做了十余場精彩的主題報告,其中,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Ludger Johannes教授帶來了題為“生物醫學發現的糖之路”的主題報告,分享了糖生物學在癌癥診斷、免疫治療等方面的潛在應用,指出糖分子研究將為臨床診斷提供新的方向。俄羅斯醫科大學的Sergey V. Suchkov教授圍繞個性化精準醫療(PPM)展開演講,深入分析了精準醫療在現代醫學中的作用,個性化醫療的深入發展將依賴于基因組學、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進步,通過精確的疾病診斷和靶向治療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英國雷丁大學的Nandini Vasudevan教授帶來了以“神經類固醇及其對大腦的影響”為主題的報告,在神經保護、神經退行性疾病等領域的研究為人類的神經健康提供了新的見解。我校與里爾大學聯培的博士生彭毅飛帶來了“中西醫結合防治大腸癌研究”為主題報告,通過攝像機器人智能采集口腔內的舌象,對舌象數據進行處理,利用算法模型識別大腸癌風險,并結合中醫來防治大腸癌。
臨床醫學與智能器械國際會議將持續致力于為全球科學家和行業領袖提供一個多元化的交流平臺。會議將繼續聚焦臨床醫學、智能器械、生命科學等前沿領域,推動跨學科的深入交流和產業化合作。特別是隨著人工智能、生物醫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未來的中歐科學家論壇將進一步助力中歐在科研和產業上的深度融合,促進雙方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全面合作。
通訊員:趙康
中國·浙江 湖州市二環東路759號(313000) 浙ICP備10025412號 浙公網安備 33050202000195號 版權所有:黨委宣傳部